搜尋網誌

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

2010-08-11 巨木的故鄉 ─ 拉拉山

    拉拉山又名達觀山, 位於桃園縣復興鄉上巴陵與台北縣烏來鄉之交界處,以巨木眾多而聞名,林管處於民國75年將該處成立為「拉拉山國有林自然保護區」,區內為針、闊葉樹混合組成之原始天然林,並將檜木巨木群、山毛櫸、扁柏等珍貴林木列入保護,另將棲息於區內之台灣黑熊、獼猴、帝雉、水鹿等野生動亦列為保育類動物,形成一完整的森林生態體系。區內海拔高度約在1,360~1,780公尺之間,空氣清新涼爽,走在樹蔭蔽日,寬敞舒適的木棧步道上,猶如沐浴在芬多精的森林浴中,沿途並可觀賞24株樹齡逾千(實際上未逾千年者有三株,未測定者有六株),高聳入雲之紅檜巨木,實為炎炎夏日,避暑休閒的好去處。

拉拉山巨木區步道簡圖

在巴陵桃116縣道起點

在桃116縣道3K的拉拉山遊客中心

在桃116縣道3K的收費站入口

在桃116縣道4K中巴陵休息觀景

我們剛從對面山腰上的公路過來

拉拉山生態教育館

巨木區入口 (上午10:35)

前往巨木區的步道

路旁木頭上的菇菌

小巧玲瓏的菇菌

戟葉蓼

1號紅檜巨木,樹高41公尺,胸圍9.8公尺,樹齡約1,400年。

與1號紅檜巨木合照

與1號紅檜巨木合照

與1號紅檜巨木合照

2號紅檜巨木,樹高32公尺,胸圍11.2公尺,樹齡未測定。

3號紅檜巨木,樹高43公尺,胸圍10.2公尺,樹齡未測定。

4號紅檜巨木,樹高42公尺,胸圍9.8公尺,樹齡未測定。

與3號紅檜巨木合照

與3、4號巨木合照

與3、4號巨木合照

四號巨木旁的休息區

杉木橋上

杉木橋上

杉木橋上

乾涸的溪流

附滿許多蕨類植物的樹幹

21號紅檜巨木,樹高55公尺,胸圍14公尺,樹齡約2,700年,為區內最高之巨木。

與21號紅檜巨木合照

與21號紅檜巨木合照

20號紅檜巨木,樹高40公尺,胸圍10.2公尺,樹齡約1,700年。

19號紅檜巨木,樹高40公尺,胸圍5.3公尺,樹齡約500年。

巴福越嶺古道起點的管制閘門

往18號巨木的方向走

18號巨木,樹高42公尺,胸圍18.8公尺,樹齡約1,900年。為區內最粗之巨木,亦為台灣第三大巨木。

Simon 與18號巨木合照

國光兄夫婦與18號巨木合照

往塔曼山之北面登山口

塔曼山登山口

塔曼山登山口

上達觀亭休息吃午餐

達觀亭上

離開達觀亭

17號紅檜巨木,樹高51公尺,胸圍12公尺,樹齡約1,700年。

橫坡臥龍,巨大的倒木橫倒在溪流之上。

16號紅檜巨木,樹高48公尺,胸圍12.2公尺,樹齡未測定。

14號紅檜巨木,樹高45公尺,胸圍9.4公尺,樹齡1,700年。

13號紅檜巨木,樹高46公尺,胸圍10.8公尺,樹齡1,100年。

13號巨木

12號紅檜巨木,樹高48公尺,胸圍13.6公尺,樹齡2,200年。

11號紅檜巨木,樹高50公尺,胸圍7.2公尺,樹齡1,000年。

9號扁柏巨木,母樹高38公尺,胸圍9.4公尺,已枯死。子樹高30公尺,胸圍4.5公尺,樹齡440年。

與9號巨木合照

8號紅檜巨木,樹高43公尺,胸圍13.2公尺,樹齡2,500年,民國77年8月19日遭雷擊折斷。

7號紅檜巨木,樹高48公尺,胸圍7.0公尺,樹齡1,100年。

6號紅檜巨木,樹高46公尺,胸圍7.6公尺,樹齡700年。

檜木又稱薄皮

5號紅檜巨木,樹高40公尺,胸圍13.4公尺,樹齡2,800年,為區內最老的巨木。

5號巨木根部有一樹洞,據稱以前有台灣黑熊棲息於樹洞之內。

下山途中,清哥遇見昔日之同事,該同事遠在山下就聽到清哥說話的聲音,響若洪鐘,聽聲辨位而來果然是他。

松蘿掛在樹枝上,在雲霧帶高處之樹枝上都能見到它的身影。

清哥比手畫腳,不知所為何事?

走回到4號巨木 (下午2:00)

在4號巨木旁的休息區休息一下,走完巨木區,大約花了3.5小時(含午餐及休息時間)。

蓪草

回到生態教育館 ,臨走前合照。

離開拉拉山

老爺農場民宿,在上巴陵的高山上。我們有11位大爺和大娘今晚在此住宿,準備明日登塔曼山,我們順便跟過來瞧瞧。

民宿的房間

民宿前的山景

告別這些大爺和大娘後,其他人分乘三車下山,由於下山岔路甚多又無指示路標,三車在途中分別迷了路,費了很大工夫才摸對路下了山。

位於北橫公路上約46.5K的新巴陵橋,興建完工於民國94年7月14日通車,橋長220公尺。

新巴陵橋橫跨於大漢溪上,跨距185公尺,為大漢溪流域跨徑最大的橋梁。

舊巴陵橋,是一座紅色鋼索吊橋,橋長160公尺,其兩端各有一座隧道。新巴陵橋通車後,少有車輛通行,目前兩端隧道封閉維修中,無法進入遊覽。

舊巴陵橋端豎有日治時期之建橋紀念柱,東面刻有發音Ba-Lon 橋之日文。Ba-Lon為巴陵的原名稱「八 壟」。

紀念柱西面刻有「大正三年十月成工」及「土木局」漢字。(大正三年即民國三年)

在北橫公路約33K處,遠眺大漢溪上游的榮華大壩,此處為大漢溪和榮華溪交匯處。

榮華大壩(鏡頭拉近)位於北橫34k榮華村附近,峭壁下的大漢溪谷上,興建完工於1983年,具有防洪、攔沙、發電及供應民生用水之功能。2007年9月18日經不起韋帕颱風豪雨的侵襲,壩體突然崩潰,之後雖經修復,但水壩已淤積大量砂石,幾乎已喪失原有之功能,令人不勝婉惜唏噓。

昔日美麗的榮華大壩 (相片取自網路)

2007年9月18日潰壩之情形 (相片取自網路)

80公尺寬之壩體只剩下右側約20公尺的殘破結構 (相片取自網路)

雪霧鬧橋 (往大漢溪下游望去) 為北橫通往雪霧鬧部落必經之橋。

對面山腰上,通往雪霧鬧部落之產業道路。

 拍照後賦歸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─ End ─

我們的足跡'