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粗坑古道位於瑞芳區猴洞與九份之間,是早年猴硐通往大粗坑和九份的主要聯絡山路。
大粗坑是當年的礦業聚落,擁有近百年的採金歷史,在全盛時期曾有三千人在此居住,有洋樓、柑仔店,繁華非常,還設立侯硐國小大山分校,便利大粗坑居民的子女就讀。但金礦枯竭及公路開通後,商旅不再經過,繁華落盡,居民遷出居住謀生,如今已無人居住,聚落和校舍皆成廢墟。
大粗坑古道經多次整修之後,山徑全程鋪上花崗岩石階,便利遊客行走,並在北端興建一座陡上的水泥梯道,遊客稱之為「天梯」,搖身一變,古道成為一條觀光步道,吸引許多各地山友、遊客前來一遊。
大粗坑古道南端入口,在半嶺路22號石頭厝旁,2011年2月9日我們由此走入大粗坑古道,走完後出北端登山口,接著走瑞雙公路,經過不厭亭,然後從三貂嶺古道下來作一個大環行走。
12年後的今天,我們再度來訪,惟年歲已增,體力已大不如前,不再作大環行走,行程改為由大粗坑古道上去,至小金瓜露頭後原路折返,全程約6.5公里。
上午在猴洞車站集合後,驅車至半嶺路盡頭,在石頭厝前停妥車輛後於10:02出發,石階步道坡度如舊,一路陡上,但路旁樹木均已長高,樹蔭幾可遮日,不再有曝曬之虞。右側大粗坑溪水聲依然潺潺,經過萬善堂後到達大德宮、大山分校遺址,斷坦殘壁依舊,往日的繁華不再,令人唏噓,唯有前方幾棵盛開的櫻花,聊以慰藉遺址的寂寥。
稍作停留後續行,過了洋樓廢墟之後,便到達天梯下方。天梯陡上長約100多公尺,回頭下望,山谷萬綠叢中,點綴著點點櫻紅,景色美麗怡人。走完天梯後是緩坡而上的柏油路,過兩個彎後便到達古道的北端登山口,前面是瑞雙公路,右往不厭亭、雙溪,左往九分。取左走約50公尺,左側是小金瓜露頭的入口,設有柵欄禁止汽機車進入,進入平坦道路可往九分及小金瓜露頭。從道路右側放眼望去,無耳茶壺山、基隆山歷歷在目,近若咫尺。再走幾分鐘後到達岔路口,取右去小金瓜露頭,之後從左回來。小金瓜露頭其實是九份最早發現黃金的露天礦脈,其山形遠觀有如河馬頭部。站在露頭岩石頂上,視野360度,展望一級棒,九分山城、基隆山,深澳灣、八斗子等盡收眼裡。在小金瓜露頭上賞景拍照後原路下山,返回到大德宮、大山分校遺址前用午餐,飯後於下午1:07返回石頭厝登山口,結束今天約6.5公里的健行,驅車前往猴洞車站休息。
天梯入口
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