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網誌

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

2009-07-05 台北城的記憶刻痕(一)

    台北城的記憶刻痕為中正社大所舉辦「發現中正在地文化之美」的系列課程之ㄧ,由吳朝德老師引領我們由忠孝東路的行政院、監察院,常德街的舊台大醫院、二二八和平公園到總統府及台北賓館,進入時光隧道,緬懷過去的歷史,並ㄧ覽這些歷久彌新的古建築之美。

吳朝德老師

出發前在社大校門口前合影


監察院 (維修中)。日治大正四年(西元1915年)建造完成,稱作「台北廳廳舍」。大正九年(1920年)廢廳改州,改稱「台北州廳舍」。這棟建築物是當時總督府營繕課課長森山木之助的作品,基本上是巴洛克的建築式樣,但卻融合後文藝復興時期的特點,如斷山頭及當時法國流行的馬薩式的屋頂等。

稍早前所拍的相片

行政院,日治時期的台北役所(區公所)。於1937至1940年間所建,設計者是日治時代當時的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,由協志營造廠施工,也就是現在大同公司的前身,施工時間費時3年4個月,基地面積為7441坪,為四層建築,外觀相較於對面監察院的圓頂雕飾,行政院的屋頂不是圓頂或尖塔而是平面屋頂,這是1930年現代主義,最時髦的建築設計風格。

台北市議會舊址,原址在清領時期為台北考棚。

新建的兒童醫療大樓 (在中山南路立法院對面)

濟南教會。這座由日本人在大正五年(1916年)建造的教堂,在日治時代是日本人的專屬禮拜堂。戰後歸台灣基督長老會,改稱「基隆長老教會濟南教會」。濟南教會係彷英國的「哥德式」風格建造,歐洲教堂的風采極為濃厚。

教育部辦公大樓,興建於1971年,產權登記為台大所有,原來教育部仍屬「無殼蝸牛」ㄧ族。

吳老師很賣力的解說

台大醫院新、舊館之間的地下道

台大醫院舊館(位於常德街),台大醫院原稱「台北病院」,建於明治三十年(1897年),最初為木造建築,是日治時代台灣第一座公立醫院。目前的建築建於大正五年(1916年),完工於1920年,仿歐洲「後文藝復興」的樣式,以紅磚與鋼筋混泥土為主,為當時東亞最大的醫院。

位於公園路的二二八和平公園。公園建於西元1899年,原名為台北公園 (亦稱新公園),為撫平台灣歷史最大傷痕,促進各族群的融洽與和諧,在84年2月28日,二二八紀念碑塔於台北公園內落成揭幕之同時,易名為「二二八和平公園」。

二二八紀念碑塔

碑塔下的水池,代表「平靜」,流水聲代表受難者的亡魂叮嚀必須記取歷史教訓。

公園東面側門的「急公好義」牌坊。清領時期,台北艋舺(今萬華)貢生洪騰雲熱心公益,樂善好施,在艋舺建收容所,救濟孤苦無依者,及興建義塚埋葬無名屍骨,並在台北城捐建考棚,善名遠播。1887年,劉銘傳奏請光緒皇帝予以表揚,光緒皇帝下旨准建,並親書「急公好義」四字,次年牌坊興建於石坊街(今懷寧街與重慶南路之間的衡陽路)竣工。1905年因為拓寬道路,被台灣總督府拆下重建於新公園內。

牌坊有一副楹聯刻著:「慷慨荷宸褒,見義勇為,綽楔留芳千古仰;捨施先試院,有基勿壤,士林遍譽一時新」。

總統府前廣場正在舉辦活動,人聲鼎沸,熱鬧滾滾。

總統府前

總統府原為日治時期的總督府,由當時總督府營繕課課長森山木之助設計,1912年6月1日開工,1919年3月竣工。 建築主體模仿哥德教堂樣式,工構紮實嚴謹,造型華麗對稱,色彩對比強烈,裝飾精緻典雅,是昔日東亞官署建築群中的經典作品。 二戰末期,這棟建築曾遭到轟炸而嚴重毀損,台灣光復後,在民國35年修理整建完成,當時為慶祝先總統蔣公六秩華誕,改稱「介壽館」。2006年3月25日「介壽館」卸牌,正式以「總統府」取代,除在用途上名實相符外,亦可彰顯民主憲政上的意義。


交換衛兵

在總統府大門右側車道上合照

總統府大門階梯入口

進入穿堂

穿堂上二樓的階梯

階梯間

由二樓往下看

鳳冠,二樓走廊上的展覽品。

總統府的禮堂,總統府的月會、音樂會均在此舉行。

台灣虹聽。總統府宴會、記者會的場所。

上ㄧ排為台灣歷經朝代的國旗,由左至右為荷蘭,鄭成功,滿清,日本,中華民國。

下一排為國旗的演變,由左至右為滿清的雙龍旗,民國的五色旗及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。

故蔣公的轎子

故蔣公的辦公桌

在總統府福利社餐廳吃午餐

午餐後下午1:00 離開總統府

總統府正面

前往台北賓館

台北賓館,原為日治時期台灣總督的官邸。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於西元1899年下令興建,1901年9月26日官邸落成,由日本年輕建築師福田東吾、野村一郎所設計,外觀樣式為文藝復興式風格,主體為凹字型、左右不對稱的形式。前後庭園分別是法式跟日式風格的庭園,佔地遼闊。另外興建有門衛所(守衛)及馬廄(1922年改建為鋼筋水泥的汽車停車場)。後因不敷使用,於1911年由森山松之助設計,大幅改建成現在的樣式。

入口玄關車道

前院的法式庭園,巴洛克式噴水池。

前院的法式庭園

前院的法式庭園

東廂

西廂

賓館後面 (裡面禁止攝影)。戰後賓館被中華民國政府警備總部人員所接收,轉為台灣省主席的官邸使用,1950年轉撥交給總統府,改稱為「台北賓館」至今。1952年時任外交部長的葉公超在台北賓館和日本外相河田烈兩人簽訂「中日和約」。1963年賓館撥借給外交部使用,作為招待國賓、晚宴的地方。1998年7月30日台北賓館被指定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。

賓館後面的露台

賓館後面的露台

賓館後面的露台

大雨ㄧ直下不停,老師還是很賣力的說ㄧ些鄉土故事。

後院的日式庭園

後院的日式庭園

後院的日式庭園

後院的日式庭園

後院的日式庭園

後院的日式庭園

和館又名數寄屋,為第八任總督田健治郎於賓館西側增建之日式木造平房,作為平日的居所。

數寄屋庭院

數寄屋庭院

數寄屋庭院

數寄屋庭院

在賓館露台和老師合照後結束參觀

日式庭園裡的草橋

經過賓館東廂

賓館的東側正面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我們的足跡'