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澳支線原本在民國50年間通車時,僅行駛深澳到瑞芳,一方面運煤,一方面載客。到了五十六年,運煤及銅礦砂的需求增加,一度延伸到濂洞,載運金瓜石的礦產,並設瑞濱,海濱及濂洞等三個車站,但隨著濱海公路開通和金瓜石礦源的枯竭,一班列車常常載不到一位乘客,台鐵在不堪虧損之下,民國七十四年停駛客運班車,只剩貨運功能,每天只有一至兩班火車行駛,專為深澳火力發電廠運輸進口燃煤之用。
但隨著深澳電廠的三部機組在2007年九月底停機,台電預計花五年時間,安裝新的機組,雖然還是燃煤火力發電,但基于經濟考量,燃煤不再靠鐵路,而是利用船運,利用輸送帶的方式,直接送進電廠,以節省成本。深澳支線的運煤貨運功能因而完全喪失,因此,台鐵深澳支線也在九月底停駛。
未來深澳支線將配合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的計畫,轉換角色,擔任從瑞芳站到海科館的接駁任務。
台鐵將斥資五千五百萬改善深澳支線橋樑和軌道設備,並新增「海科館站」,方便旅客前往海科館參觀,相信到時將會有一番新的面貌和國人見面。
今天在林老師的帶領下,將在這一條走過半世紀,看盡繁華與沒落,歷盡滄桑,落盡鉛華的「鐵支仔」路上,趴趴走巡禮一番。

今天早上坐遊覽車從台北到瑞芳下車,在瑞芳火車站附近的平交道開始走起。深澳支線從瑞方車站開出時是和宜蘭線鐵路平行的。圖的遠方就是瑞方車站,圖右邊二條路線是宜蘭線鐵路,最左邊一條有點生鏽的就是深澳支線。

從平交道往車站的相反方向(東方)看去,最右邊的鐵軌為深澳支線。

深澳支線上的ATS「自動列車煞停系統」燈號,主要是為了防範列車駕駛失能或超速時,會啟動列車的緊急煞車系統,以保護站內列車與旅客的安全。

往宜蘭方向的台鐵普通列車

往瑞芳方向奔馳的台鐵對號列車

深澳支線由此與宜蘭線分道揚鑣

彎曲弧度優美的鐵路
這條橋該是龍潭二號橋 吧!橋下懸吊著一個虎頭蜂窩。

經過逢甲路的平交道

水利署的河川水準樁

瑞澳隧道

瑞澳隧道


調和五橋

林老師在介紹對面山上的鐘萼木

鐘萼木又叫伯樂樹,落葉性喬木,高可達 10m餘。奇數羽狀複葉長30cm,具 3~6對長橢圓形的小葉,葉的正面無毛,葉背有短柔毛。鐘萼木生長需要充足的光線,喜歡生長在潮濕的山谷旁, 在台灣鐘萼木約略分佈在東北部季風帶山區,如七星山馬槽至大油坑一帶,以及暖暖,瑞芳,瑞濱,九份,金瓜石,侯洞,雙溪,蘇澳山區一帶,已經被指定為宜加保護的稀有植物。(資料來源:陽明山國家公園)

鐘萼木的花與果實
每年4月開粉紅色鐘形的花,花以總狀花序排列於枝頂,果實為圓球形,長2~4cm。
(資料來源:陽明山國家公園)

美美的S形鐵軌

第二個隧道(不知名稱)


外面下著細雨也走得有點累了,到隧道內避雨順便休息一下。

出了隧道來到了八斗子﹝基隆市和台北縣的交界處﹞,我們從隧道口右邊的小路走到深澳國小。

從小丘上往下俯看我們的來時路

深澳國小附近


綠色隧道,從深澳國小往北寧路的方向


許多大榕樹構成綠色隧道

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
博物館籌備處對面 , 日治時期的北部火力發電廠遺址大門

日治時期的北部火力發電廠遺址

在綠色隧道路口聽老師介紹北部火力發電廠的種種
這時已到中午十二點,肚子也在鬧空城了,我們在此上遊覽車,老師帶我們到附近的加油站上洗手間,順便在便利商店購買午餐,這家便利商店大概很少遇到這麼多人同時來店消費,店裏的便當、飯團等瞬間被一掃而空,也讓收銀員忙亂了一陣子。

這時天氣放晴不再下雨,遊覽車開到建基路二段的一處路邊公園停車,有的人在車上,有的人則在公園石桌上用餐。

這處公園的景色不差,一邊是山一邊是海,在此用餐多了一種享受。(往深澳方向看去)

往深澳方向看去

往八斗子方向看去

往八斗子方向看去

我們的班長

吃過午餐,加足馬力之後,繼續上路趴趴走。

往日的八斗子站露天月台遺址

八斗子站露天月台遺址,往日人來人往的車站,如今只能供人憑弔

走了不久,聞到陣陣香味,又看到這似曾相識的招牌。

老師宣佈在此休息三十分鐘, 有些人馬上進去享受一下。

不喝咖啡的則到對面路邊公園看海景,吹吹海風。


在遠方礁石上垂釣的釣客

在遠方礁石上垂釣的釣客

特殊的岩石海床



附近還有一家「白舍愛琴海」,聽起來蠻浪漫的。

小姐們,很享受喔,該走了吧!

繼續走到5.488Km的地方,第三個隧道

隧道前鐵路左邊有家小廟

在5.985Km地方,曾經風光一時的建基煤礦的遺址

到達深澳鐵路支線終點

深澳鐵路支線終點

已經停工的深澳火力發電廠
在深澳火力發電廠周圍瀏覽停留十幾分鐘後,從平交道走到2號公路(建基路一段),轉往在附近的番子澳遊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