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網誌

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

2008-04-23 (3).龍潭三坑子老街

從石板古道下來,橫過馬路(台 3 乙省道東側)就是三坑子老街的入口。三坑子因臨大漢溪,清朝時期大漢溪水運暢旺,三坑子便是最上游的一處繁華碼頭,凡關西、龍潭、大坪等地區的貨物,均在此集散轉運,商旅絡繹不絕,熱鬧情況不亞於對岸的大溪,遂逐漸發展出商業街肆,老街上有客棧、酒館、餐飲,點心等商店,曾經繁華一時,有所謂「龍潭第一街」之美稱。日治時期大正 5 年( 1916 年),引大漢溪水修建桃園大圳完成之後,大漢溪的水位驟降不利行船,三坑子喪失了水運之利,人聲鼎沸的老街逐漸沈寂。如今漫步在老街上,仍可見到三坑子百年歲月裡先民遺留下來的足跡。

三坑子連接台三乙省道的出入口。

入口的導覽石碑

入口

黑白洗打油詩,洗盡人間黑白事。

洗衣場

洗衣石板

水溝蓋

老街新舊房屋雜陳,但石板路依舊。

進入老街首先見到的是一家「阿香菜包」店,頓時覺得肚子有點餓。

大家迫不及待的上前購買菜包來解解饞。

生意上門,老闆和老闆娘樂得笑逐顏開。

「江夏堂」這一定是黃姓人家的房子。

老街短短的大約只有100公尺長,街底有一間廟。

當地的信仰中心「永福宮」,供奉三官大帝。建於乾隆五十六年(1791)年,是三坑子最早的廟宇。

廟宇外觀古樸典雅,雕飾精巧,四條飛龍各在廟脊左右飛騰,中間有福、祿、壽三仙。

戲台

 

「青錢第」古厝,約建於清光緒二十年(1894年),為百年古厝。位於永福宮的右側,座落於田園之中,為傳統三合院古厝,背倚蒼翠的小山丘,顯得相當幽雅。

「青錢第」為張姓人家,因祖先經商致富,曾自行發行「青錢」賑災,民眾憑青錢可至銀莊去兌換銀兩,所以受到皇帝旌表,被封為「青錢第」。

田園中的波斯菊

在廟前合影,在此逗留到上午11:20才離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我們的足跡'