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網誌

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

2008-03-26 (1).苗栗後龍鄭崇和墓園

今天本來預定要去陽明山走古道,老師臨時改變目的地,去竹南、苗栗西濱沿海附近之古道。早上7:20出發,由3號國道高速公路,出後龍交流道9:15抵達第一站,後龍鄭崇和墓園。

鄭崇和金門人,乾隆四十年(1775年)隨父叔遷徙來台,定居竹塹後龍溪洲。鄭崇和九歲喪母,少時喜歡讀書,但屢試不第,後來捐為監生,來台後在後龍教書,後遷至竹塹,因有不少富家子弟前來就學,而累積一些財富,同時也從事土地開墾,因此很快成為竹塹地區的富有家族。鄭崇和生活儉約、急公好義,照顧鄉人恩義備至,屢次平息閩粵械鬥,他募集隘勇防守後龍,防止原住民出草濫殺無辜,功在鄉梓,道光七年(1827年)去世後即入祀鄉賢祠。鄭崇和次子鄭用錫,為道光三年(1823年)進士,官至禮部員外郎,晚年興築著名的北郭園以自娛,死後入祀鄉賢祠,朝廷誥授中憲大夫晉封通奉大夫,同時父以子貴,鄭崇和也誥贈通奉大夫。

鄭崇和墓是清制的官墓,建於道光七年,佔地三千四百五十三平方公尺,墓依從二品官例,有石人、石馬、石羊、石虎及石望柱各一對,雕工精細、栩栩如生。鄭崇和墓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墓之一,苗栗縣政府已將其列為二級古蹟保存。

鄭崇和之墓

墓前左右的石人(又稱翁仲),分別為文官和武官的形象。關於翁仲的來源,據稱秦朝時有一位名叫阮翁仲的大力士,身長一丈三尺,力大無比,曾駐守臨洮,征服匈奴有功。他死後秦始皇特製翁仲銅像立於咸陽宮司馬門外,匈奴人來咸陽見到銅人,竟以為是活著的阮翁仲害怕而逃。從此,人們便把宮闕或陵墓前的銅人、石人稱為翁仲。

墓前石馬、石羊、石虎(左右一對)。

墓前石望柱(又稱石筆)左右一對

神道碑

老師解說鄭崇和墓的典故緣由,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。上午9:35離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我們的足跡'